新闻动态

30年再聚首 相关学院部门校友返校日活动精彩纷呈

发表于:2018-08-03 阅读:

悠悠三十载,浓浓师大情。近日,我校1988届校友们回到所在学院,参加1988届校友“回访院系”活动,共忆峥嵘岁月,共畅别后情谊。

——马克思主义学院。7月28日上午,政教系88届毕业生毕业30年回访母院师生见面会在文澜楼B段一层报告厅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党政领导任晓伟、闫文浩、李有谋、思培峰、屈桃、李晔、刘力波、吴朝,原政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董喜林,时任系领导康双成、马云霞,时任教师代表郭欣根、金延、王俊拴、王继、段亚绒、裴大洋、马养新、李建、武天林、岳中峰,时任辅导员史经营、梁玉奇,政教系88届全体返校校友参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闫文浩主持。

闫文浩受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委托,向参加师生见面会的老师和院友表达热烈的欢迎。会议开始前,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由30年前老照片剪辑而成的视频《88届政教系青春纪念册》。师生见面会现场毕业生代表为时任系领导、教师和辅导员送上了祝福的鲜花,表达对授业恩师的感谢和对老师的美好祝福。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系党总支书记武国玲,副校长、系主任宋文周也向同学们发来祝福。

“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低回海上成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时任教师代表王继以原创诗歌对毕业生表达了殷切的祝福,并向大家提出了三点期望,他期望毕业生能够淡泊名利、平和心态、保重身体。时任辅导员史经营回忆了30年前与毕业生的点滴记忆,指出在座的毕业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勉励大家继续奋斗,继续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政教系88届3班张海社介绍了毕业生向学校捐赠马克思雕像的情况。他谈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键在于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座“马克思雕像”雕像饱含了政教系88届160名毕业生对母校建设发展的衷心祝福,寄托着大家对母校的深厚感情。雕像本体高90公分,象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久远,基座高200公分,寓意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总高300公分,寓意毕业30周年。

政教系88届1班李刚、3班支会侠代表毕业生发言。李刚回忆了和同学们在师大求学的青春记忆,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珍视、怀念和珍惜,他谈到,自己对这次聚会的感动、感念和感慨。支会侠带领大家回忆了在求学时的难忘瞬间和结下的同学情谊,表达了对老师悉心教育的感激和对师大取得的巨大发展自豪。

会议现场,郭欣根老师做了即兴发言,他对毕业生取得的成绩表达了祝贺,作为老师,很欣慰。他回忆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和自己圆梦师大的故事,表达了对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师大热爱、赞美、感恩。

闫文浩代表学院再次发出邀请,欢迎各位院友常回家看看,祝愿各位老师和院友身体健康、幸福如意。

师生见面会结束后,校友们在三个学院党政领导的陪同下,依次走访参观了国际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上午11点30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召开了简短而温馨的政教系88届毕业生毕业30年回访母院座谈会。会议由闫文浩主持。

任晓伟从学院历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社会声誉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学院发展情况,同时表达了对院友回家的热烈欢迎。

座谈会上,学院向各位院友发放了精心制作的学籍卡片、播放了视频《88届政教系青春纪念册》。88届政教系1班毛占领、宋荣先代表全班同学向学院捐赠了国家重大文化精品《延安文艺档案》一套。

“理论是改革与建设的先导,望马院与时俱进,在理论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向学院献上满满的感恩,送上满满的祝福”“愿母校日新月异”……交流中,院友们纷纷留言写下了对学院的寄语,表达了对学弟学妹的期盼和对母院美好明天的祝福。

会后,各位校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学院文献资料室。

——文学院。7月28日上午10:30,中文系1988届毕业生毕业三十年返校纪念大会在文汇楼C段211报告厅举办,文学院党政领导张新科、孙清潮、苏仲乐、李跃力、王同亮、李斐,1988届时任教师代表傅功振、魏建林、李彦宏,中文系1988届150余名校友参会。大会由1988届二班李青林、1988届三班海伦主持。

纪念大会开始,主持人动情地回忆起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把大学时光比作指引方向的明灯,言语之间满溢着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激与怀念。

文学院院长张新科教授上台致辞。他化用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追忆1988届学生毕业时奔赴祖国各地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1988届毕业校友返校的欢迎,并向校友汇报了三十年来学院的变化,希望校友通过这次聚会,了解文学院,支持学院发展。最后他用“长相思,在长安”结尾,希望毕业生常回家看看,文学院一直是大家的精神家园。

四位1988届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感谢”与“祝愿”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回忆”与“怀念”是他们不变的旋律。 他们感谢老师呕心沥血的培养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他们感谢师大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扎实严谨的学风;他们感谢时代给与的精神文化的幸福感。他们也许下祝愿。祝愿母校发展振兴、祝愿老师长寿安康、祝愿同学平安幸福。他们说:“不管我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工作,师大中文系,始终是我的根,始终牵着我的魂。

时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傅功振用方言亲切地叮嘱学生爱“我”、爱家、爱国。爱“我”就是爱自己,爱惜自己的身体。爱家一方面要爱护自己的家庭,好好地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另一方面要爱单位,爱岗敬业,团结友善。最后,要爱国,坚持古来君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时任中文系1988届辅导员魏建林也表达了对在场同学和过去共度的时光的怀念。他仍然像许多年前做过的那样,在台上殷切叮嘱他年逾半百的学生们注意防暑,保护好身体。琐碎之辞,更加温暖。最后,李彦宏老师上台讲话。李老师肯定了1988届学生在毕业三十年来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信手拈来诸多诗作,表达对同学们的祝福。

随后,中文系1988届毕业生向文学院和老师赠送纪念品。

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清潮做总结讲话。孙清潮是中文系1987届毕业生,可以算得上是在场毕业校友的学长。他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与1988届毕业生一起奋斗过的日子,并与如今文学院蓬勃的发展势头相对比,令人校友们感慨万千。

——历史文化学院。“几回回,我们梦回母校,听谆谆教诲、朗朗书声……三十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带着理想和希望,也带着青春年少的稚嫩,从母校启航,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而今,我们收获人生感悟,对社会奉献了绵薄之力。这一切,归功于母校的培养,母校的教诲……”历史系1988届3班校友王建国在回访母院联谊会上发表感言。

7月28日上午,历史系1988届90余名校友欢聚一堂,在文汇楼A段一层报告厅参加“与你相遇——毕业三十年校友返校日”联谊活动,感念师德师恩,共叙同窗情谊。学院党委书记杜海斌、院长何志龙、副书记程蕾以及时任教师代表臧振、白建才、李亚平、曹学恩、唐亦功、任鹏杰、侯甬坚等参加联谊会。会议由杜海斌主持。

会议伊始,校友们观看了学院精心制作的视频《恰同学少年》,30年前的老照片浮现在大屏幕上,看着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同学们纷纷回忆起当年同窗的相貌笑容,感叹光阴如梭,离变沧桑。

院长何志龙首先代表学院师生欢迎1988届校友回家,向多年来校友们为学校、学院发展所作贡献表示感谢。何志龙向校友们汇报了学校和学院发展的最新情况,重点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新进展。他表示,学院的发展凝聚着校友们的心血和深情厚谊,希望广大校友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他欢迎大家常回学院看看,学院永远是同学们的家。

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时任1988届辅导员任鹏杰老师上台讲话。他回忆起与同学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不忘勉励同学们,要时刻心怀家国天下,用饱满的精神风貌,良好道德意志品质,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抱美满幸福的人生。时任教师唐亦功、白建才、臧振、李亚平、侯甬坚等也分别向同学们寄语。同学们走上前,向老师们献上鲜花。整个会场谈话交流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联谊会上1988届1班校友代表张向玉分享了自己在师大的求学经历,回忆浓厚的师生情,怀念纯真的同窗情。她谈到,在大学四年里,早已将严谨、包容、开放、追求卓越的师大精神内化于心,始终铭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准则,让离校之后的道路走得更加从容、自信、稳健。她祝愿母校明天更加美好,祝愿恩师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祝愿同窗好友信心满满迎接未来的美好生活。

1988届2班校友何存科朗读了原创诗歌——《重逢》。“三十年前,我们从这里出发,踏上人生征程。每个人走上不同的路途,每个人有了不平凡的人生。我,和很多同学一样。一根粉笔,三尺讲台。挥洒了我们的青春,把知识和爱心奉献给学生。没有权利和地位,没有金钱和名声。但我们从不后悔,因为我们保持了初心。三十年后,我们在这里重逢。虽然青春不在,白发丛生,但我们由衷的高兴,因为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久别重逢的一家人。欢欣挂在我们的眉梢,喜悦发自我们的内心。我们一起追忆难忘岁月,我们一起分享蹉跎人生......”

为表达感恩之情,1988届校友共向母院捐款2万元。杜海斌书记、何志龙院长代表学院接受校友们的捐赠。杜海斌书记对校友们的捐赠表示感谢,她讲到,学院为每位校友精心订制了水晶印章,印章的印文上篆刻着每一位校友的名字,印章中心刻有学院徽标和“自由、自信、自尊、自强”的院训。这枚水晶印章代表着持印者永远纯净、正直的心灵,它承载守护着学院的信用,希望校友们不论身在何方,在每一个重要时刻使用这枚印章时,都要心中有信仰,眼中有方向,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随后,何志龙院长为校友代表赠送水晶印章。

历史系1988届校友毕业三十年回访母校联谊会圆满结束后,28日下午,88届校友们换上学士服,参加了毕业30年学士服拍照活动,并且乘车来到师大老校区,参观了老区校园,重温当年在母校生活和学习过的图书馆、宿舍楼、教学楼等地方。

——教育学院。7月28日下午,教育学院1988届校友们来到学院参加1988届毕业生“回访院系”活动,座谈会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荆峰主持。会上院长陈鹏致辞,欢迎校友们返校,并表达了学校、学院对校友们的祝福和期盼。大家一同观看了怀旧同学会纪念相册,勾起了浓浓的回忆,畅谈了往昔老师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谆谆教诲,重温了过去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88届校友们当年的高惠贤老师,王启萃老师、教师代表王淑兰先后发言,回忆了当年与同学们度过的点点滴滴,勾起了同学们温馨美好的回忆。他们还深情嘱咐“孩子们”工作、健康两不误。校友代表贾林祥、李湘等对此积极回应,表达了对老师和母校的深切感念。

伴随着鲜花的芬芳,校友们与教育系老师们互赠礼物。活动后校友们表示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此次校友返校活动,对母校的精心培育和悉心培养无限感恩,并共同衷心祝愿母校在学校建设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外国语学院。7月28日下午,外语系1988届四十余名校友齐聚教学六楼会议室,参加学院毕业30年校友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马正平,副院长鲁燕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伊始,与会全体校友观看了毕业三十周年纪念视频,操场上、教室里欢乐的笑声犹在耳边,校舍里、书桌旁,同学们学习的身影还历历在目。回忆往昔,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句句动情的话语,唤起了同学们难忘的大学回忆,许多校友都感动地热泪盈眶。接着,1988届外语系1-5班的同学代表分别做了发言,深情回顾了在校期间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老校友们幽默风趣的话语不时引发现场欢乐的笑声和掌声。喜看今朝,他们当中,众多已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骨干和中坚力量,曾经的青葱少年,已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他们为母校和母院今昔巨变深感荣光,校园环境的变化、现代化设施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壮大,都让他们深感惊喜和骄傲,“Beyond imagination,beyond world”。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倡议者、组织者和筹备委员会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并感谢学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让三十年未见的同窗得以重聚。

随后,学院书记马正平代表王启龙院长,对1988届的校友们返校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和祝福,并就学院的发展情况、学科建设情况做了介绍。马正平谈到,从外语系到外国语学院,师大外语人一路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拼搏着、奋斗着,不辜负每个外语人的希望和期待,令人欣喜的是外国语学院在今年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获得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授权点,这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的新飞跃。最后,马正平希望校友们能够一如既往地相信并支持母校和母院的发展,并为之贡献力量。

鲁燕对学院目前的学生工作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学院“会通讲堂”的情况,真诚地邀请校友们前来,讲讲自己的人生故事,为学弟学妹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活动最后,学院为校友们赠送了纪念礼品--致外语系八八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和老照片水晶。“一段相遇、一生相望。校园永远年轻,而外院是你们永恒的家”,仿佛是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寄托着学院无限的祝福和嘱托。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科院1988届校友毕业30周年座谈会由副院长姚海洪老师主持,院长唐三一教授、党委书记田安政老师出席了座谈会。

姚海洪副院长代表学院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关注、关心学校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唐三一院长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学院三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希望校友们可以继续关注和支持学院发展。随后,数学系88届校友代表、现任学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刘少锋老师代表校友们感谢了母校、母院为他们重聚搭建了平台,更感谢母校、母院的栽培之恩,对母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祝愿母院的发展蒸蒸日上。88届全体校友向学院捐赠校友教育基金,并合影留念。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学院1988届50余名校友重聚学院,参加毕业30年返校活动,再叙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当天清晨,校友们来到学院北门,这里设置了一份“特别礼物”——签名墙,粘贴着校友们三十年前的毕业照,大家驻足观看、争相辨认年轻时的自己,在照片处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拍照留念。

上午10点,校友们在学院三层会议室参加了毕业30周年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曹沛涛、副院长郭伟、时任教师代表薛志刚、钞曦旭、吴俊林、傅钢善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宇巍主持。

曹沛涛代表学院向参加座谈会的校友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向远道而来参加返校活动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校友们加强与母院的沟通与联系,一如既往关心学院发展,常回家看看,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四位时任教师深情地回忆了当年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校友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欣慰与赞赏。

1988届校友代表姚向龙、罗长洲、周茂和杨绍军分别介绍和分享了30年工作生活的情况,并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务实精神,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不忘记学院的嘱托,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校友代表向学院和老师赠送纪念品以感谢培育之恩,祝福老师们幸福平安,健康长寿。

会后,校友们参观了校园和学院,大家为学院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化学化工学院。7月27日晚,化学系1988届校友于长安区澳堡酒店举行欢聚晚宴。晚宴由88届校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千社主持。时任教师代表李玉琴、白剑利、薛封和、吕逢民、段兴潮,副校长杨祖培,88届校友、副校长高子伟,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薛东,党委书记高玲香,副书记王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新兵一同参加了本次晚宴。

晚宴上,相隔多年的朋友们有着说不尽的话,道不尽的情。时任辅导员曹乃生与校友们一起回忆了30年前校友们在校期间的温馨记忆,祝福各位校友们生活幸福,在各自的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副校长高子伟对各位同学不辞辛苦从各地赶回母校表示热烈欢迎。高子伟激动地回忆了30年前同窗求学的情谊,向时任教师汇报了校友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的优异的成绩。“人生最惜同窗日,白首难忘共读时”。无论岁月如何变化,永远不变的是学校和校友间相互牵挂和难以割舍的情结。最后,高子伟赋诗一首,希望同学们能加强与母校的联系,共谋发展,用行动与业绩续写母校历史、传承母校文化,传递母校声音。

28日上午,化学系1988届校友们回到学院,欢聚在致知楼一楼大厅。院长薛东教授结合大厅布展从学院发展历史、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校友们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学院党委书记高玲香教授为校友们发放了代表学院情谊的定制纪念品。王晓副书记邀请校友们签名留念、参观学院实验室及大型仪器实验中心。校友们浏览着布展的海报,在承载着历史的照片中寻找自己的身影,共同怀念那段年少而美好的青春岁月。致知楼内,问候、感动、祝福共同交织成的最美风景。

中午,校友们前往食堂就餐,对于当年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学子来说,师大就是温暖的家,饭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在就餐中,当年的菜品依然是当年的美味,感受到的不仅有师大味道,更有师大温情。

下午,校友们来到雁塔校区,大家重新回到教学七楼,回顾当年上课、实验和学习的生活,在图书馆门前和当年宿舍门前合影留念。同学们回忆着大学时光,仿佛回到了年轻岁月,感慨万千。

——生命科学学院。7月28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1988届、2008届校友分别回到学院参加了“回访母院”活动,学院党委书记李恒朝、副院长俞嘉宁、孙燕、李胜振、闫亚平,副书记焦维军,时任教师代表苏生珍、王致远、安书成、田先华、佘小平、陶树兴、熊正英、谢建三、刘全宏、李力、顾蔚、李发荣、解建团等参加了本次校友返校座谈会。李恒朝首先对回到母校重聚的各位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从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进步。他指出,学院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院师生的辛勤工作及在座各位校友对母校的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家门永远为各位校友敞开,希望各位校友常回家看看。老教师们纷纷表示,看到曾经的同学不断成长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感到十分欣慰,希望各位校友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够平安顺遂。

校友们共同观看了求学时期的珍贵影像及照片,回忆起共同经历的求学时光,畅谈个人的生活与事业发展状况,分享自己的工作经历与人生体验,衷心感谢母校、母院为他们重聚搭建了平台,感谢各位老师当年的悉心培养与言传身教,更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祝福各位老师能够健康平安,祝愿母校的未来更加辉煌。

随后,1988届校友们为学院捐赠了一株紫仙玉兰,真切感谢恩师及母校的培育之恩,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不辜负学校的培养,不忘记学院的嘱托,继续发扬母校认真务实的精神,不辜负学校的悉心培养,不忘记恩师的谆谆教诲,与母校共同成长,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一眨眼功夫,30年过去了,当年的青葱少年,今日的忙碌中年。开一扇岁月之窗,回味一下久藏心底的友情,为忙碌的身心放一次假,期待你来相聚。一生最忘不掉的是同学情,再不相聚就老了。2018年7月28日,我们在西安等你……”这是地理系88届校友三十年聚会邀请信上的一段话。

在参加完学校毕业生30周年纪念大会后,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董治宝、党委书记李晋东邀请校友们回到学院参观。在文汇楼,既是院长又是“校友”的董治宝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近年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学院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办学创新与学生规模发展变化。大家一边参观,一边回忆当年在求学过程中的趣事,畅所欲言、共诉情怀,边走边看边聊边忆,大家纷纷感慨,与当年相比,学院的基础条件更好、办学规模更大、师资力量更强,发展也更快。

参观结束后,校友们来到格物楼一层报告厅。回字形的座位,“欢迎88届校友回家”的大屏幕,特别是学院为每一位校友专门定制的特别礼物——“学籍卡”,一下子将大家的记忆重新拉回到三十年前,猜学号,看照片,欢声笑语不断,气氛温馨,感情亲近。

在座谈环节,任志远老师代表学院老师对同学们重回母院表示欢迎,他仔细回忆起当时与大家相处的点滴,总结了一路走来我们地理系毕业生身上所特有的坚韧品质和踏实作风,鼓励大家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多做事,做实事,也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地科院84级地理系1班班长、长安区科技局副局长马跃军代表校友发言,他首先表达了两重“感谢”,感学学校、学院的培养,“我们的情在师大,我们的根在地理系”;感谢在百忙中能够抽出时间重返母校的52名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友情的可贵”。作为一名地理系的毕业生,马跃军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够持续关注学院的发展,汇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助力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地科院84级地理系2班校友联络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编辑部主任雷鸣在发言中讲述了三个关键词:地理、青春、未来。他说“地理”是刻在我们身上的印记,是我们一生的情结。我们热爱地理,因地理结缘,为地理工作。在谈到“青春”时,雷鸣希望大家以三十年聚会为契机,多聚、多见,充实彼此的生活,让青春不仅仅留在记忆中,更充盈在当下。随后,他还发起倡议,为学院的基金会捐款,留下校友们的一份心意,为学院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院长董治宝作为88届的一员,首先特别感谢各位同学能够如约参加三十年聚会,并表示竭尽全力为这次校友返校做好服务工作,为大家这几天的参观回访做好后勤保障。

党委书记李晋东表示虽然到学院时间不长,但是感受到了学院强烈的地理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坚守、是一种创新,它来自于每一届地理人的传承。学院上下也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凝心聚力,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继续向前。

座谈会后,与会师生、校友在格物楼前合影留念。

——体育学院。“热烈欢迎体育学院一九八八届校友毕业三十周年返校”、“汇聚校友 感恩母校 畅叙友情 共谋发展”、“时光里芳华永驻,再聚首青春无悔”,三条横幅标语是体育学院向校友们发出的深情呼唤。

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划并精心准备,确定邀请嘉宾名单、挑选纪念礼物、商讨接待方案、档案馆查档……

毕业30年纪念大会结束后,1988届校友回到学院参加欢迎会。校友们一进入文津楼三段大厅就被学院照片纪念墙上的一张张毕业照所吸引,驻足观看,仔细辨认……副院长李恒炜、张婧分别引导校友参观了实验室和上林体育馆。

体育学院1988届毕业生毕业30年返校欢迎会在学院多媒体报告厅举行,欢迎会由党委副书记王一喆主持,党委书记石海燕致欢迎辞并介绍近些年体育学院取得的成绩,他说阔别30年又在学院重逢、相聚,令人无比激动和感慨,大家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的同时,母院也在奋进中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