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我国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全部既定任务,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下午,航天员乘组乘机平安抵达北京,3名航天员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乘组凯旋之日,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受到更多关注。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着陆后直播节目片段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着陆后直播节目片段
我校1980级生物系校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领域责任总师李莹辉主持建成了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成就成为空间站任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和航天医学国家开放平台,在中国航天医学学科建设进程中做出杰出贡献。她与团队从生理与临床两个角度科学认识失重及航天飞行对航天员的影响,助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善失重防护方案,推进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的健康服务进程。经过不懈努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在轨期间可以使用专门的骨丢失对抗仪刺激骨的生长,李莹辉等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仿生黏附鞋供航天员在轨试验。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前访谈
中国空间站建设期间,李莹辉与团队已经开展了49项航天医学创新性实验,此项实验极大地助力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推进了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的完善,从生理与临床两个角度为载人航天事业加上奋进的双翼。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向着更遥远的深空进发,追梦永远在路上。李莹辉与团队将继续攻关更多的新技术,探索更多的空白领域。
校友简介

李莹辉,我校原生物系1980级校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领域责任总师。李莹辉长期从事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多次圆满完成负责的航天员健康保障相关任务,负责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领域总体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主持完成国家重大重点、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