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苑

陕师回忆 | 杨梦瑶:2004——入学记

发表于:2023-05-17 阅读:

当还是双层巴士的600路抵达终点站


2004年的陕师大


就这样与陕师青年相遇


新校区迎来了新面孔


新旅程相识了新朋友


他们和师大的故事从这开始书写


来自校友杨梦瑶的《2004——上学记》


用图文带我们一起回到


19年前的那个初遇时刻


重温那份新奇与激动!







2004——入学记


杨梦瑶

2004级 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系


       逝者如斯。很多事情经历时间之抚平,犹如经溪流冲刷的石子,虽失了棱角,形貌却愈发清晰。屈指一算,距离2004年8月入校,已有19载光阴!


(图书馆正门;杨梦瑶摄2010年)


       19年前的当下,家父家母和我是乘坐乌鲁木齐至重庆的1084次列车抵达长安的。之前,家母带着我于零肆年初春已来过一次长安。专业考试过后,参加了东线一日游,去了陕博,当年参观陕博仍需收费。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静默古雅质朴。那时候,高楼广厦不似如今这般鳞次栉比;宝马香车不比今夕这般车水马龙。总之一句话,这座城市的真容,与我的想象,出入不大。


       古城中唯一的亲戚,是表姐一家。入校之前的几日,原本想入住宾馆的父母,被表姐劝服,投宿在她家。也是在这几日里,我拥有了从钟楼蜂星手机广场购得,在长安购得的第一件物品,生平第一款手机,型号还记得清晰:蓝色松下GD55。入校后,才从倩的口中得知,在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男才女貌》中,她使用的也是这款手机。


       九月六日当天,家父家母选了一件轻巧行李携带,将其它行囊暂时放置在姐姐家,随同我坐上了拥挤的600路。坦率说,虽然当年的长安区远不似今日的繁华喧嚣,更多的是凄凉荒芜,可是沿途中,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心情。当年十月给我高中刘老师的信件中,用了这个词描述新校区:宁静祥和。毕竟,当时的自己很清楚,我是来学习,不是来享受的。同样,家父家母貌似也没有计较学校及其周遭的硬件设施。


(曾经的双层600路;杨梦瑶摄于2010年)


       当时的新校区对面还是一片空地,在零伍年逼近时才听说“茅坡村”其名。走下600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延展于校门两侧的红色欢迎辞:欢迎你,亲爱的新同学。父亲带着相机,给我留了影。走进校门的第一座完工的建筑物是音乐喷泉,放着歌曲,喷泉不远处,一位穿着警服的先生,递给我们一张提示信,告诉新同学不要把钱财交给他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提示。音乐喷泉在阳光照射下,依稀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我和母亲在音乐喷泉前合了影。遂继续前行。


       路途还是很好找寻,一是建筑物不多,二是跟着人流走,肯定错不了。学校的路况虽然待完善,主干道已然铺成。首次从校门步行至生活区,家父家母感到了路途的遥远,我也亦然。加上建筑物稀少,景色乏善可陈,更觉得报到之路迢迢。依稀记得家母在中途放置着饮水机的地方接了杯水,然后继续走。终于近逼报到地点:阳光苑。


(图书馆前;杨梦瑶摄于2010年)


       如今阳光苑前的斜坡早已被阶梯取代。只见阳光苑广场前的两侧,聚集着由各院系组成的、材质类似小时候支撑冰棍摊的阳伞组成的临时报到亭。报到亭的正中醒目处写着某某院系,于是我们轻而易举地找到了新闻传播学院,排队等候。站在我前面的一个女生,是新闻系的,名叫王悦蒙。当时的交谈内容早已遗忘,只记得当我知晓她所在的系,心里好生羡慕。毕竟新闻系是我们学院的重量级学科。


(阳光苑;杨梦瑶摄于2010年)


       很快该我办理手续了,在办公桌旁边忙碌的一位姐姐从箱子内拿出一把紫色的雨伞,递给我说:这是学院赠送的伞。我欣喜地接了。这把伞在当年九月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说携带的东西不少,可唯独没带伞,估计是新疆少雨的缘故。而当年九月,大雨滂沱,全靠这把学院的伞度日。我傻乎乎地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们班的教室是哪一个?老师说:没有固定教室。


       然后是交纳录取通知书,找名单,接着一位大二新闻系名叫杨洋的姐姐,成了我的引导员,她先带着我们进入了阳光苑,阳光苑一楼被分割成了很多临时办公点。我先是重新照了立等可取的身份证照,工作人员看了我的照片开玩笑说:真像个新闻工作者。


       办理饭卡,问到宿舍号,领取了铺盖、被褥、枕头、凉席、脸盆等生活用品,这些物品是杨洋姐姐帮着拿的,家父想拿没抢上。基本办妥后,杨洋姐问我,有两条路可以通向宿舍,一条从外面走,另一条从一楼穿过去,后一条路比较近,你说怎么走?我说那就走近路!间隙家母身体不适,急着找卫生间,没有陪同家父和我办理手续,正巧手续临近结束时,家母出现了。灵活的家母好似去了某宿舍区楼管处解决了个人问题。


       B区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明月园。同时在我印象中另外三个宿舍区分别命名为:艳阳园、春风园、雨露园。这四个宿舍区,在2005年后更名为:周园、秦园、汉园、唐园。取历史上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四个朝代之意。B1楼很长,而我的宿舍在临近楼梯口的第二间。进去后,一位舍友已经在内了。我第二个到达。杨洋姐带着我们核对了床铺号,帮着把物品放在书桌上,就离开了,说还要接别人。我们向她道了谢,她说她也在三楼居住,宿舍号好像是307。要我有空去找她玩。


(曾经的宿舍楼;杨梦瑶摄于2010年)


       在我之后抵达的是杨雪。也是父母陪同来的。家父还和她父亲攀谈了几句。


       接下来铺床、放行李,和舍友搭讪,依稀记得我只带了三四本书前来。有《简明英汉词典》《席慕容散文》《英汉对照·世界上最美的一百篇散文》。祖父给了我三件东西:花露水(他说西安蚊子多)、一块罩盖物品的正方形泛着绿色和蓝色的布、一个黑色书包。祖父说,大学生都不背双肩包,都用这样的包。这个黑色书包我只在刚开学时用过几天,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直到毕业前赠给F以示留念。


       初步尘埃落定后,已是临近正午时分。家父家母和我在阳光苑一层吃了米饭。家母为我的饭卡里充了二百元钱。之后回姐姐家拿其它行囊,在超市里购买了洗发水、洗衣粉、香皂等其它生活用品,直到晚间父亲送我归来。晚间家长不允许进入宿舍区,可巧一位下自习的姐姐看到了我们,就仗义相助,帮我提着行李箱走进了宿舍楼。我问她大几,她说大四,我说原来不同年级的都在一起住啊!她但笑不语。到了宿舍,李娜和杨雪已在内。她俩的物品已基本收拾停当。


       初来乍到,心里填了些许孤寂。也许是高中宿舍生活孤寂的阴霾还未消散。次日晨,我们三人一起前往校医院体检,上苍垂怜,早已赐给了我一位挚友:洪丽。她早已在犹如长龙的队伍里,等着我了。